本文共 378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2 分钟。
如果一个数 x 的约数之和 y(不包括他本身)比他本身小,那么 x 可以变成 y,y 也可以变成 x。
例如,4 可以变为 3,1 可以变为 7。
限定所有数字变换在不超过 n 的正整数范围内进行,求不断进行数字变换且不出现重复数字的最多变换步数。
输入格式
输入一个正整数 n。输出格式
输出不断进行数字变换且不出现重复数字的最多变换步数。数据范围
1≤n≤50000输入样例:7输出样例:3
样例解释
一种方案为:4→3→1→7。分析:
由 题 意 知 道 , 每 个 数 字 均 能 够 在 一 些 数 字 之 间 进 行 转 化 , 要 求 转 化 的 最 多 次 数 。 抽 象 地 , 就 是 在 一 颗 树 中 , 求 两 个 状 态 之 间 的 最 大 距 离 , 也 就 是 树 的 最 长 路 径 。 由题意知道,每个数字均能够在一些数字之间进行转化,要求转化的最多次数。\\抽象地,就是在一颗树中,求两个状态之间的最大距离,也就是树的最长路径。 由题意知道,每个数字均能够在一些数字之间进行转化,要求转化的最多次数。抽象地,就是在一颗树中,求两个状态之间的最大距离,也就是树的最长路径。
对 每 个 正 整 数 n , 首 先 分 解 出 n 的 所 有 约 数 , 对 这 些 约 数 求 和 为 s u m [ n ] , 若 s u m [ n ] < n , 则 二 者 之 间 能 够 相 互 转 化 , 就 在 n 与 s u m [ n ] 之 间 建 立 一 条 无 向 边 。 对每个正整数n,首先分解出n的所有约数,对这些约数求和为sum[n],\\若sum[n]<n,则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化,就在n与sum[n]之间建立一条无向边。 对每个正整数n,首先分解出n的所有约数,对这些约数求和为sum[n],若sum[n]<n,则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化,就在n与sum[n]之间建立一条无向边。
最 后 在 树 中 求 一 遍 最 长 路 径 即 可 。 最后在树中求一遍最长路径即可。 最后在树中求一遍最长路径即可。———《》。
s u m 数 组 的 求 取 : 最 暴 力 的 方 式 是 对 每 个 n 以 O ( n ) 暴 力 枚 举 所 有 约 数 并 求 和 , 总 的 时 间 复 杂 度 是 O ( n n ) , 能 过 , 但 不 够 优 秀 。 好 一 点 的 方 式 是 反 过 来 , 对 每 个 整 数 i , 将 i 累 加 到 i 的 所 有 倍 数 中 去 。 类 似 于 线 性 筛 的 过 程 , 对 每 个 整 数 i , 将 i 累 加 到 i × j 上 去 , ( j = 2 , 3 , . . . , n / i ) 。 时 间 复 杂 度 O ( n l o g n ) 。 sum数组的求取:\\最暴力的方式是对每个n以O(\sqrt{n})暴力枚举所有约数并求和,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(n\sqrt{n}),能过,但不够优秀。\\ \ \\好一点的方式是反过来,对每个整数i,将i累加到i的所有倍数中去。\\类似于线性筛的过程,对每个整数i,将i累加到i×j上去,(j=2,3,...,n/i)。时间复杂度O(nlogn)。 sum数组的求取:最暴力的方式是对每个n以O(n)暴力枚举所有约数并求和,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(nn),能过,但不够优秀。 好一点的方式是反过来,对每个整数i,将i累加到i的所有倍数中去。类似于线性筛的过程,对每个整数i,将i累加到i×j上去,(j=2,3,...,n/i)。时间复杂度O(nlogn)。
另外: 因 为 本 题 是 有 向 图 , 为 了 确 保 得 到 整 个 图 的 最 长 路 径 , 可 以 遍 历 从 每 个 未 被 访 问 过 的 节 点 进 入 d f s 。 因为本题是有向图,为了确保得到整个图的最长路径,可以遍历从每个未被访问过的节点进入dfs。 因为本题是有向图,为了确保得到整个图的最长路径,可以遍历从每个未被访问过的节点进入dfs。
但是: 仔 细 想 一 想 似 乎 并 不 需 要 , 从 从 每 个 节 点 进 入 搜 索 。 只 需 要 从 1 进 入 搜 索 一 遍 就 可 以 了 。 仔细想一想似乎并不需要,从从每个节点进入搜索。\\只需要从1进入搜索一遍就可以了。 仔细想一想似乎并不需要,从从每个节点进入搜索。只需要从1进入搜索一遍就可以了。
原 因 是 : 1 能 够 到 达 所 有 质 数 。 ① 、 若 某 个 数 u 的 约 数 之 和 是 质 数 s u m [ u ] , 那 么 必 有 一 条 路 径 1 − > s u m [ u ] − > u 。 ② 、 若 某 个 数 u 的 约 数 之 和 是 合 数 s u m [ u ] , 因 为 s u m [ u ] < u , 那 么 必 有 一 条 路 径 u − > s u m [ u ] − > s u m [ s u m [ u ] ] − > . . . 质 数 P − > 1 。 也 就 是 从 1 到 u 的 一 条 路 径 。 原因是:1能够到达所有质数。\\①、若某个数u的约数之和是质数sum[u],那么必有一条路径1->sum[u]->u。\\②、若某个数u的约数之和是合数sum[u],因为sum[u]<u,\\那么必有一条路径u->sum[u]->sum[sum[u]]->...质数P->1。也就是从1到u的一条路径。 原因是:1能够到达所有质数。①、若某个数u的约数之和是质数sum[u],那么必有一条路径1−>sum[u]−>u。②、若某个数u的约数之和是合数sum[u],因为sum[u]<u,那么必有一条路径u−>sum[u]−>sum[sum[u]]−>...质数P−>1。也就是从1到u的一条路径。
测 试 下 来 从 1 进 入 搜 索 就 能 够 得 到 最 长 路 径 。 测试下来从1进入搜索就能够得到最长路径。 测试下来从1进入搜索就能够得到最长路径。
若 严 格 证 明 要 说 明 一 个 问 题 : 1 所 在 的 连 通 块 中 的 最 长 路 径 就 是 整 个 图 的 最 长 路 径 。 若 某 个 数 不 在 1 所 在 的 连 通 块 中 , 说 明 这 个 数 在 转 移 的 过 程 中 , 某 个 中 间 状 态 的 约 数 之 和 大 于 其 本 身 。 也 就 是 要 说 明 那 些 约 数 之 和 大 于 本 身 的 数 , 这 些 数 构 成 的 连 通 块 中 的 最 长 路 径 要 小 于 1 所 在 的 连 通 块 的 最 长 路 径 。 若严格证明要说明一个问题:1所在的连通块中的最长路径就是整个图的最长路径。\\若某个数不在1所在的连通块中,说明这个数在转移的过程中,某个中间状态的约数之和大于其本身。\ \\也就是要说明那些约数之和大于本身的数,这些数构成的连通块中的最长路径要小于1所在的连通块的最长路径。 若严格证明要说明一个问题:1所在的连通块中的最长路径就是整个图的最长路径。若某个数不在1所在的连通块中,说明这个数在转移的过程中,某个中间状态的约数之和大于其本身。 也就是要说明那些约数之和大于本身的数,这些数构成的连通块中的最长路径要小于1所在的连通块的最长路径。
代码:
#include#include #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;const int N=50010;int e[N],ne[N],h[N],idx;int n,sum[N],ans;bool st[N];void add(int a,int b){ e[idx]=b,ne[idx]=h[a],h[a]=idx++;}int dfs(int u){ st[u]=true; int d1=0,d2=0; for(int i=h[u];~i;i=ne[i]) { int j=e[i]; if(!st[j]) { int d=dfs(j)+1; if(d>=d1) d2=d1,d1=d; else if(d>d2) d2=d; } } ans=max(ans,d1+d2); return d1;}int main(){ memset(h,-1,sizeof h); scanf("%d",&n); for(int i=1;i<=n;i++) for(int j=2;j<=n/i;j++) sum[i*j]+=i; for(int i=2;i<=n;i++) if(sum[i]
转载地址:http://epor.baihongyu.com/